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拥有一个强大的自我保护系统,它就是隐藏在我们体内,摸不着、看不到、拥有无数穴位的经络。《黄帝内经》里对人体经络的作用倍加推崇,其有言“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都有赖于经络。经络具有“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重大作用。 经络对身体的意义 一、联系内外,网络全身。经络系统由主体部分(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别、络脉)、内属部分(属络脏腑)和外连部分(经筋、皮部)组成,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结人体各个部分的基本途径。人体的脏腑、器官、皮毛、孔窍、肌肉、筋腱、骨骼等,就是依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结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运行气血,协调阴阳。《黄帝内经灵枢.本藏》论经络的作用是:“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约束气血的运行轨道,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协调平衡起着总领的作用。没有经络系统对全身的维系、协调和平衡,就不可能有有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 三、抗御病邪,反应症侯。经络的功能活动表现称为“经气”。经气不仅表现为“行气血、营阴阳”,还表现为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性“。在疾病状态下,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性表现为抵御外邪、传入疾病和反映疾病。 四、传导感应,调整虚实。针炙、按摩、气功等方法之所以能防病治病,正是基于经络具有传导感应和调整虚实的作用。 经络的病理作用和辨病原理 一、①表现症状:经络是人体内脏与体表联系的渠道,从皮毛侵入人体的病邪,首先影响经脉,进而传入脏腑。反之,经络形态上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或其运行气血的功能失调,或保卫机体的防御功能出现障碍。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能通过经络在体表有所反映。在体表出现所有反应,如压痛、结节、皮肤色泽、温度和导电量的改变。中医学中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病理学说,就是根据经络及其运行气血功能失常,气滞血瘀时出现的病理反应而总结出的规律。 临床辨证,可根据经脉循行部位和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确定其征候属于某经、某脏、某腑的病变。如头痛,因部位不同,而选经配穴也不同,足阳明胃经行于前额,故前额痛称为“阳明头痛”,加以治疗时取阳明经穴;少阳经脉循行于头侧部,故偏头痛称为“少阳头痛”,加以治疗时取少阳经穴;厥阴经脉汇于头顶,故头顶痛称为“厥阴头痛”,加以治疗时取厥阴经穴;太阳经脉循行于头枕部,故枕后痛称为“太阳头痛”,加以治疗时取太阳经穴。 经络辨证主要是明确病位,若要识别寒热虚实病情,则需要结合运用八纲和脏腑辨证等方法,以此对疾病作出更为确切的诊断,从而使按压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②传递病因:病邪侵犯机体时,常先作用于皮肤外部如毛囊孔、汗腺等,倘若留而不去,则沿经络向里侵入,由表及里,而至脏腑。反之,倘若疾病起于脏腑,也可以由里及表,而在该脏腑的相应部位及其相应的经脉穴位处出现异常变化,表现在四肢、躯体、皮肤出现压痛敏感点、条索状物、结节状物、低电阻点等。 二、人体十二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体,人体患病后,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对经络系统都会有影响;十二经征候就是从十二经脉的病理特点和发病机理总结出来的。其征候有三个特点:一是脏腑病变与所属经脉的症状相兼,如心经征候可见心胸疼痛和上臂内侧痛;二为经气失常出现的症状,如膀胱经受邪头项强痛、寒热往来等现象;三是数经合病,如肝和脾经同时患病,胸胁胀满、呕吐、泄泻等症状。 在临床可根据上述特点,推断疾病部位,进而根据其病变所在脏腑经脉进行调理。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经脉,具有联系十二经脉、调节人体阴阳和营卫气血的作用。在八脉中,督、任、冲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岐。督脉行于背部,任、冲二脉行于腹部。 拍打可不是胡乱一通拍就可以了。必须是我们对身体穴位有了解对经络穴位拍打对了才能起作用。在学习拍打的时候记得找懂拍打的师傅来进行不能自己随便拍打。毕竟穴位是人体很重要的。在功法里拍打时也要讲究顺序的我们看着这个穴位的拍打顺序。 人体内遍布穴位、经络,而它们又和我们的生命状态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这些经络、穴位就可以达到疏通气血、壮身骨的作用。拍打身体就是用自己的手掌或者拳头拍击身体,通过拍打让身体气血、肌肉得以舒展。具体通过拍打部位不同,刺激不同的穴位,效果也是有差别的。 例如: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转载请注明出自气功之巅:chinaqigong.com) 按摩方法: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胭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胭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改善作用。 |
小周天运行路线图,是08年我们网站名字还叫中华气功养生网的时候,很多初学者问小周天运行...
下丹田位置通常说法为脐下三寸,但是也有“脐下一寸”、“脐下一寸二分”。个别功法还有以...
1992年盛暑季节(时年56岁),偶遇吾师,亲授道家内丹功清修派"灵丹功"法。师言:"功乃助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