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法锻炼过程中,建议练习者采用“逆腹式呼吸”的方式。 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气的时候收肚子,把肚脐往后背贴,呼气的时候再放松还原。 逆腹式呼吸的时候要用鼻子,不要用嘴。按照中国传统的锻炼习惯,唇舌要轻闭,舌尖要轻轻抵在上牙齿根部。鼻子吸气、呼气,尽量让吸入和呼出的气息均匀、深长。 逆腹式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这是因为如下几点。 首先,人的呼吸并不能把肺里的气体一次性全部排出来,总有些气体沉淀在肺的底部,而逆腹式呼吸能够最大限度地让这些气体和外界得到交换,增强人体“吐故纳新”的能力。 另外,中医上讲,肺是保护人体的屏障;现代医学也证明,70%以上的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肺衰竭。所以锻炼肺的机能就非常重要。肺的运动形式很简单,就是“开”和“合”。可是现代的人们,特别是办公室里的白领,越来越少从事体力活动,导致肺的这个机能逐渐衰落,使这个屏障护卫人体的能力也随之减弱。所以,逆腹式呼吸可以加强这个护卫能力。 再次,人活一天,五脏六腑就要工作一天,每日工作,却从没人去给它们放松、按摩、嘘寒问暖,日子久了,能不闹意见?它们闹意见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让你生病、不舒服。其实,给脏腑按摩很简单,用逆腹式呼吸的方式就够了。 吸气的时候,横膈肌下压,呼气的时候,再上提,一升一降,就相当于一抓一放,和我们按摩四肢肌肉的形式很相似。 如果想效果更好点,还可以在吸气之末和呼气结束的时候,保持一下“屏息”的状态,也就是不呼不吸。这就相当于肌肉按摩的时候,捏住了,还要停一会才松开,使力道更充分、透彻。 逆腹式呼吸可以帮助促进胃肠的蠕动,使人体的吸收、消化能力增强,既可以减肥,可以治疗便秘;既可以强体,还可以帮助人们平静心情、调节心理。 道教的经典著作《黄庭经》中把脾称为“黄庭”,是人体的根本、五脏的要枢,道教有一句名言,叫做“气满不思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气足的话就不会觉得饿。 道教的典籍数不胜数,但是古人大浪淘沙,总结出养生锻炼的“十六字真传”:收视返听,凝神入气,调息绵绵,心息相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