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坐 两腿盘膝坐在床,二目微闭不乱想; 用鼻调息五十次,意守丹田切莫忘。 两腿盘膝坐,轻闭双目,含胸,舌轻抵上腭,两手四指轻握大拇指,大拇指轻扣劳宫穴(道家称此手法为握固),然后将两拳分置于两侧大腿上,意守丹田,用鼻吸鼻呼50次,初练者可采用自然呼吸法,以后随着练功的时间加长,呼吸可以逐渐加深,也可以采用深呼吸或腹式呼吸法。 通过静坐的锻炼,可以安定情绪,排除杂念,放松肌肉,平静呼吸,可以使大脑神经得到很好的休整,也为做好以下各功做准备。静坐后要求深呼吸50次,可使肺脏吸氧排碳的功能增强,并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 二、耳功 两手上下摩耳轮,各十八次听力真; 掩耳用指呜天鼓,预防耳聋治头昏。 用两手大拇指和食指内外夹住耳朵,其余三指回扣手心,分别上下按摩耳轮18次;然后以两手鱼际处掩住耳道,手指放在后脑部,用食指压中指并滑下轻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旧称鸣天鼓)。 后头枕骨内是十二经络的诸阳经聚会之所,又是小脑所在部位,故轻击可以清醒头脑,增强记忆,特别是在早起和疲劳之后,效果更为明显。由耳针图解就可以了解到,耳部组织和全身的各脏腑器官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讲究肾开窍于耳,经常按摩耳轮可以刺激听觉神经,使其兴奋性增高,听力增强,可以提高肾功能,可以防治耳鸣耳聋。鸣天鼓可给大脑以温柔的刺激,有调整中枢神经作用;鸣天鼓还能刺激循环中枢和呼吸中枢,使心肺功能改善,同时可以使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对解除头昏头痛也有帮助。 三、齿功 方法简便叩齿功,上下牙齿轻轻碰; 每次相叩三十六,坚固牙齿防牙病。 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凝神聚志,上下牙齿轻轻叩合36次(不要用力相碰),然后将上下牙齿错开,再轻叩合牙齿36次。自觉有热气上冲于脑部为宜:如无,可以增扣叩齿次数以求效果。 中医讲究肾主骨,牙齿属骨,是骨的末梢,同筋骨也有直接关系,而且同脾、胃、肝、肾、大小肠等内脏活动也有密切联系。因此,经常叩齿可以刺激牙齿,调节血压,改善牙齿和牙周围的血液循环,保持牙齿坚固、结实、耐久,预防牙病的发生;如牙齿动摇、脱落,可止牙疼;同时也可以起到健肾强肾的功效。 四、舌功 舌在口中旋运行,旋毕鼓漱玉泉涌; 津液务须分三口,徐徐咽人丹田中。 用舌在口腔内上下牙齿外运转,即舌尖由右颊向左颊转动,一吸一呼转一圈,左右各旋转1 8次,内外转毕,口内自然产生了唾液,此时不要咽下,接着做下一个漱津功法。 舌在口内转动,可以活动腮腺、下颌腺,以及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分泌唾液以助消化。传统中医认为舌和脏腑经络有密切的关系。舌为心之苗,心病都与舌有关:脾经连于舌根,散于舌下;肾经也通舌根:肝经行颊里环绕口唇。喉咙发音更离不开肺气。舌的活动还连带到任脉。因此,舌的活动对脏腑一切疾患都有补益。 五、漱津 闭着嘴,将舌功所生唾液鼓漱36次,分3小口咽下,咽下时会发出声响,用意识诱导着唾液慢慢到丹田部位。初练习时可能津液不多,但经常练习自然会增多。 漱津可激发消化腺的分泌,使胃肠液分泌增多,改善消化功能,增进食欲,促进营养吸收。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唾液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消除致癌物质的毒性,能帮助肠胃消化,能抗衰老,可以延年益寿。传统中医也很重视,如道家将其归为人身三宝之一,修炼家更有惜津如命之说,《黄庭内经·口为章第三》日: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练颜。由此可见津液的重要性了。 六、鼻功 鼻功指背先擦热,两指夹鼻上下搓: 各十八次数目足,预防感冒清肺火。 先将两手大拇指指背擦热,然后用两手大拇指指背夹鼻,轻轻地擦鼻翼两侧(以迎香穴为中心)各1 8次。 练习此功可以使鼻腔血液畅通,温度保持正常,从而使吸进去的空气变温,使肺脏受冷凝空气的刺激减轻。此功能增强上呼吸道抵抗力,可通肺气、泻肺火、补肺虚,除肺经之一切疾患,有预防感冒和治疗慢性鼻病、过敏性鼻炎的作用,对鼻塞有时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七、目功 目功用指擦双眼,擦毕使晴左右旋: 防止目疾增视力,坚持练功有效验。 轻闭两眼,拇指微屈,用两侧指关节处轻擦两眼皮各1 8次。再用两大拇指背轻擦眼眉各1 8次。再轻闭两眼,眼珠左右旋转各18次, 中医理论认为,眼睛的功能同五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有肾病的人,其瞳子多昏暗。目功可以使眼部气血畅通,肌肉保持丰满,到老年也不发生眼帘下垂现象。能促进眼球和眼肌的活动,加速血液循环,防治目疾,增进视力,所以对预防近视和远视也有一定的疗效。 八、面功 面功用手上下擦,三十六次数莫差: 能减皱纹清头目,颜面红润神焕发。 将两手掌互相摩擦发热,用两手掌由前额经鼻两侧往下擦,直至下颌,再由下颌反向上至前额,如此反复进行,一上一下共36次。 练习此功可以使手足三阳经络之脉气都活动起来,其主流为多气多血之胃经。可以消除胃肠之胀满,增进食欲,解胸间郁闷,治局部之颜面神经麻痹。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颜面神经活动,使面色红润光泽。 九、项功 两手相叉抱后颈,双臂与项力相争: 三至九次均亦可,能去头昏与肩痛。 两手指相互交叉抱于后颈部,抬头向上仰视,两手与颈部争力3~9次。然后再用两手搓颈项1 8次。 颈项为十二经络之通路,全身经络与颈项都有联系,尤其是两侧脑下大动脉更为重要。活动颈项可以使经络疏通、血流畅旺,减少供血不足之疾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