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始丹法(三) 晋级教材 内外丹田――孕养真阴 一、总论 内丹田者,乃神气交合于身内虚空而所成之丹田,又谓气穴,其发相初显之处,乃在我之脐内中虚一窍,坎离破体者无此丹田,只有肾精补足后,方成此丹田,只有地中呼吸形成而化虚变无后,方能构筑出此丹田。要构此丹田,需心息相依而真正凝神收归于腹脐内空处,进而完全忘形止念,此丹田方成。 外丹田者,乃神气交合于身外虚空所成之丹田,其发相初显之处,乃自我鼻孔外起,至任脉外一路的径寸虚空一窍,离坎破体者无此丹田,只有天心灯修成,且心精性光生后,方显此丹田,只有天中呼吸形成而化虚后,方完全成此丹田。要构此丹田,需心息相依而真正凝神定息于身外虚空,进而完全忘形止念,此丹田方成。 内丹田气穴属阴,为坤为坎,具备五脏六腑,在腔子内,连身内统一之虚空,乃内五行之气的中心。此内丹田虽外相为阴为坎为聚,但内含真阳,所谓返照则是真阳也。 外丹田属阳,为离为乾,具备五官七窍,在腔子外,连接皮肉外统一之虚空,乃外五行之气的中心。此外丹田虽外相为阳为离为发散,但内含真阴,所谓回光则是真阴也。 坎离交媾者,首先便是要使此外丹田连通为一(此个方法为守**法,其诀在“守中抱一”四字也,即以神浑照浑化内外虚空而为一,乃一体同观之法,所谓“心包元化”,所谓“凝神于虚,合气于漠”也,此在于包而凝一之法,乃“神要收凝,气要鼓荡”之进一步深入,包者,即用神不分内外,不分大小,不分远,不分动静等的一体统照,是为浑照,此非炼己精纯,真意圆明,不能做到也。凝一者,统照一成,即须撤去,而万缘放下,则自然心身凝一,秘之秘之!乃功法之天机重宝也。)化为一片混沌也。三丰师所谓“将上窍阳里真阴与下窍阴里真阳配合”也。其法在以天目了照内外丹田之间,可先从外丹田起,渐透于身内,最后内外合一。或从内丹田起,渐透出身外,进而归于身内,最后内外合一。 内外丹田实即一窍也,此窍即玄牝一窍,乃玄牝一窍之不同变现。外丹田者乃玄窍离宫,内丹田乃牝窍坎宫。 修定于离宫则能见性,回光于坎宫则能立命。以离返坎,可以生阳。以坎还离则可以炼阴。如此离坎互化,则乾坤体成。离之本府则在髓海之内,坎之本府却在气海之中。离有五官耀明于外,于是我人能听能看能言能行。坎有五脏敛收于内,于是我人能生能长能化能变,离坎之用大矣哉! 以上乃万卷丹经不泄之奥义,我今不避天遣,一下泄出,望能精悟之,精行之,不可轻泄于人! 二、外丹田修炼法 诀在忘形以养气,气精微则自融通身外,成就身外统一之虚空,而外丹田发相也。 先调息于身外虚空,进而一体同观,神照全身表层,化归虚空而忘形(其初层功法见《筑基功法部》之“调息养气”。 外丹田修法,先以点照调息,后散意统照全体而定息,最后全形亦归虚无而形忘,其法亦不过浑照凝一。 三、内丹田修炼法 诀在忘气以养神,神凝一则玄牝自现,性光自生。 先调神于身内虚空,进而定神凝于一“点”,最后至于“点”亦归于忘中。 内丹田修法与外丹田恰好相反,先从统照入手而调息忘气,而后忘气养神,再缩六合统照之神入“点”而凝一,最后收至点亦归于无。 四、前行初交媾――补养真阴法 (功接补亏真法) 离汞者,真阴之精也,乃华池之神水也,即心中之精,乃天心太极所流下之精,其灵初生,是为真意。 |
逆腹式呼吸法是道家的一种调息方法,是道家内丹修行者,在修行中总结的最为有效的一种呼吸...
《陰符》自黃帝有之,蓋聖人體天用道之機也。《經》曰:得機者萬變而愈盛,以至于王;失機...
炼丹者应把握天机,天机在于阴阳之升降。一升一降,相生相成,周而复始,不失于道,而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