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换气法:每日子时和寅时,到柏树多、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练功。先活动头颈四肢腰膝踝等关节数分钟,面向南方或北方,直立,口眼微闭,下颌微收,两足横开,与肩同宽,双足足尖稍内扣,脚掌心含空,双手自然下垂于两大腿外侧。从头顶逐渐向下放松,直到脚下,待全身放松后,以口尽量呼出体内浊气,然后以口呼鼻吸法呼吸,吸气时舌尖轻抵上腭,小腹部稍微突起,意念气从头顶百会穴垂直下降至小腹丹田穴处,同时两手向前缓慢顺弧形轨道上抬,至额头两侧上方,上抬时,双手掌指弯曲,指尖相对,掌心向后,拇指稍微朝上。接着微张口呼气,呼气时舌尖放平,小腹内收,同时双手掌翻转,掌心向下,手指相对,从身体前方轻轻下按,直至双掌接触两脚前方的地面,上身随之前俯,而两绷直不可弯曲,意念内气从丹田分作两股向下运行,经过双腿内侧及前侧贯注入两足涌泉穴,并透入地下深处。然后慢慢抬起上身,两手缓慢顺弧形轨道上抬,同时呼气,意念内气从腿后侧及外侧上升,经外髋部返回丹田,双手上提至胸前停住,以口轻轻吐气。随后如前所述,吸气时双手上抬至额头两侧上方,呼气时俯身下压,如此反复练习49次。正常效应:在练功后一星期至一个月内,头顶心、双手掌心、双脚心会出现发热、发麻、发胀感,腹部发热或发凉并因小肠活动加强而出现肠鸣音,此外还可能出现意境上的大、小、轻、重、光亮和身体的非病态发痒、肌肉跳动等现象,练功后出现其中任何一种反应的,便称之为"得气感"。 二:培元功:站立姿势:身体正直,两脚横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两手自然下垂于两大腿外侧,百会上顶,下颌微收,口轻闭,舌尖轻抵上颚,双目平视正前方,含胸拔背,双膝微微弯曲,百会穴要与会阴穴处在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直线上,身体重心落在两脚心涌泉穴连线的中点上。坐式:选用一个与膝盖差不多高的硬木凳为坐具,端坐其上,头顶百会穴要与会阴穴处在与地面垂直的一条直线上,松肩含胸,腹部放松,口眼微闭,膝关节屈曲九十度,脚掌全面着地,两脚平行,双膝与肩同宽,双手轻松放在两膝上方的腿上。选择上述两种姿势的一种,于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无人打扰,无风直吹的地方练功。思想集中,神形安静,全身肌肉放松(特别注意放松会阴部),双目垂帘,舌尖轻抵上腭,鼻呼鼻吸,呼吸柔和自然,意念轻微地集中在头顶百会穴和丹田处,意守三至五分钟,意念转到天上,想象天上日、月、星的精华是一种金黄色(或者是红的亦可)的气体充满了整个天空,自己置身于这个金黄色的空气之中。然后采用顺呼吸法呼吸,鼻呼鼻吸,先呼后吸,吸气时想象天上日月星辰的精华随着吸气从头顶百会穴流入,顺着中脉垂直下行,经过心轮膻中穴下达丹田穴,并想象这些精华之光气慢慢地充实润泽整个下腹部,吸气的同时要柔和地收提睾丸收缩肛门。呼气时,意想体内浊气从心窝处向体外呼,并同时放松睾丸和肛门。如此一呼一吸,反复练习。 每次练功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即可收功。收功时,两手重叠,以左手心劳宫穴按压在肚脐上,右手搭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先按顺时针方向(左下右上,女子练法方向相反),由内向外速度均匀地轻轻揉转十八至三十六圈,然后换为逆时针方向,从外向内揉转十八至三十六圈。然后将双手掌相互搓擦至发热后轻擦颜面部十八次,放松全身肌肉,缓行十数步后功毕。练功要领:全身舒松,形静如眠,调息柔和自然,意守丹田宜淡,似守非守,若有若无。心情舒畅,怡然自得,精神愉快,神态从容自若,断灭一切杂念,达到静水无风,秋月无云,清澈洞明,恬淡虚无的境界。正常效应: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第十天左右,自觉在吸气时腹部有轻微的发热感,发热部位因人而异,同时腹部出现"咕咕"的肠鸣音,矢气增多,一个月后腹部发热面积逐渐扩大,两个月后腹部发热似温水流动样,全身有温暖的舒适感,口中唾液增多,三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的燥热不同),有时还会出现小腹部轻微的跳动感,部分练功者腹部还可出现气团感。出现上述感觉后,称之为"火烧丹田",这是初步具备丹田内功的重要标志。练功三个月后,极少数练功者腹内的"气团"可以沿着任督二脉行走(即气通小周天)。 添火功 练功时取站、坐、卧三种姿势均可。全身放松,呼吸柔和自然,口眼微闭,舌舐上腭。以左手掌心紧贴在神阙穴上,右手掌搭在左手掌上,掌心均朝向肚脐。意念集中在左手掌心下的神阙穴上,意守1~3分钟后,双手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自上而下,从内向外,由轻至重,速度均匀地揉摩腹部,手法匀轻勿重,勿疾亦勿徐,以手掌与腹部皮肤既不相对摩擦,又不要因为手掌按压过重而感到腹部疼痛为宜。按揉时,呼吸和意念应与手掌的揉动密切配合。 |
面壁蹲墙功的动作要领为:面壁而立,脚尖抵墙,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眼闭合,全身放松,...
练功的姿势,从总的方面来说,大体可有坐、卧、站、走四类。静功锻炼常用坐、卧、站式来锻...
当会阴收缩时,会发现阴茎会稍微提高,有拉弓一样的感觉,只要每天练习,可使括约肌增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