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两手放于小腹部相叠。口眼微闭,舌抵上腭。 姿势锻炼的要领 对于练功姿势的要求,明。高濂《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说:“厚铺坐褥,宽解衣带,端正直脊,唇齿相着,舌柱上腭,微开其目,常视鼻端。”练功的姿势虽然很多,但是都有一个总的要求,就是: 01. 宽解衣带:只有宽解衣带,才能使经络通畅,气不留滞。 02. 头如顶物:或称为悬顶,就是头要端正,下颌微收,有一种微微上顶之劲,这样颈部才能放松端正。 03. 沉肩垂肘:就是两肩放松,两肘下垂,不可用劲挺紧。 04. 含胸拔背:就是脊要直,不可随意弯曲,或依靠他物。在脊直的基础上胸要内含。 05. 舒腰松腹:腰腹是练气、运气的重要部位。腹为练气之炉;腰为肾之府,命门之所在,经脉运行之要关。腰腹放松而不懈怠,才有助于练气和气的运行。 06. 收臀松膝:臀微收则脊能直,膝松则能通达足三阴三阳之气。 07. 五趾抓地:站式脚要平铺于地,五趾紧抓于地,使身体稳如泰山。 08. 两目垂帘内视:轻闭两眼,内视所练之气或行气之处。《阴符经》说:“机在目。”《灵枢·大惑论》说:“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目为练功之要窍,目不乱则神可收,即断幻觉,又断阳光。目欲闭而不紧,紧闭则光黑过暗而昏;不闭则神露过明而弛。 09. 塞兑返听:塞兑,是轻合其嘴,不可咬牙,紧缩。老子说:“塞其兑,闭其门。”返听则是使听觉归于自身以断外缘。 10. 舌抵上腭:又称“舌柱上腭”,“柱舌”等。是舌自然的轻轻抵于上腭,使任督两脉交通。练功达到一定程度,舌抵上腭之力自然加大,而后缩,那是功夫进展中出现的一种现象,不要故意追求。 二、呼吸 呼吸,又叫调息、息法、吐纳等,是气功锻炼的重要一环。古人特别注意呼吸的锻炼。在古代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众多的呼吸锻炼的名称。 如:服气、食气、进气、咽气、行气、采气等等;也有很多呼吸的方法,如上息、下息、满息、冲息、持息、长息、深息等。根据我们练气的需要,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即一般的生理状态下的呼吸。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及人们习惯的不同,出现的呼吸有以自然胸式呼吸为主者,有以自然腹式呼吸为主者,有自然混和呼吸者。不管哪种,均取自然状态,微加意念而进行有意识的呼吸。此种呼吸是练功者常用的一种呼吸方法。 顺腹式呼吸 是通过自然呼吸的锻炼,逐渐加以意识导引,加强顺自然呼吸的腹式运动。其方法是:吸气时,轻轻用意念使腹肌放松,腹部自然隆起;呼气时,轻轻用意念使腹肌收缩。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腹肌起伏逐渐地、自然地加大。切忌勉强用力。锻炼时一般意守肚脐,易于形成顺腹式呼吸。 逆腹式呼吸 逆腹式呼吸,是练气导气和发功中主要的一种呼吸方法。锻炼的方法是:吸气时用意念支配腹肌逐渐收缩,腹部凹下;呼气时用意念支配腹肌逐渐放松隆起。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这种呼吸就成为练功过程中一种自然的逆腹式呼吸了。 逆腹式呼吸锻炼逐渐熟练后,可配合提肛动作,即吸气时肛门微缩,前阴微收;呼气时肛门及阴部同时放松。 潜息、胎息 潜息,是经过长期的气功锻炼形成的呼吸高度柔和状态下出现的一种呼吸。胎息,是比潜息更柔和的腹式呼吸,腹部几乎不动,而感到脐部在呼吸。古代文献中对此两种呼吸讲的都很神秘,在练气达到高度熟练时会自然出现这种呼吸,不可追求。 其它呼吸方法 除以上主要呼吸方法外,还有吸长呼短、呼长吸短、鼻呼鼻吸、鼻吸口呼、呼后停闭、或吸后停闭等方法。这要在练不同功法和练功的不同阶段中配合锻炼。 呼吸锻炼的要领 01. 练动功或静功开始时主要练姿势,使姿势动作熟练、放松,然后再配合练呼吸。否则易导致呼吸紧迫、情绪紧张、胸闷、头痛等。 02. 呼吸最后达到的要求是深、长、匀、细,这是呼吸功夫的积累所形成的,不可故意拉长、硬压。 03. 古人在调息中讲究呼吸的形态,有风、喘、气、息四相之说。风相是指呼吸出入时自己能听到粗糙的呼吸声;喘相,是指虽然听不到呼吸声,但呼吸出入时则感到结滞不通畅;气相,是指虽无声、不结滞,但出入不匀细;息相,是指在高度安静时,出现的深长匀的呼吸。古人认为“守风相则心散,守喘相则心结,守气相则心劳,惟守息相则心定。” 04. 在练呼吸之前最好先开口呼气,意想身中百脉不通处,体内之浊气,均随息出,然后闭口纳清,共3次。后任其自然,慢慢用意念调整所要练的呼吸方法。 三、意念 意念又叫心法、调心。意念的锻炼是练气的重要一环。《摄生三要》说:“聚精在于养气,养气在于存神。 |
面壁蹲墙功的动作要领为:面壁而立,脚尖抵墙,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眼闭合,全身放松,...
当会阴收缩时,会发现阴茎会稍微提高,有拉弓一样的感觉,只要每天练习,可使括约肌增强功...
练功的姿势,从总的方面来说,大体可有坐、卧、站、走四类。静功锻炼常用坐、卧、站式来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