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_login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174401eog5b3sb52c200u3
气功之巅 首页 文章 道家 道家典籍 查看内容
内丹仙学 道家典籍 外丹研究 道家思想 符箓研究 理论术语

黃帝陰符經

2021-4-12 14:25| 发布者: 清宸| 评论: 0|来自: 气功之巅

摘要: 《陰符》自黃帝有之,蓋聖人體天用道之機也。《經》曰:得機者萬變而愈盛,以至于王;失機者萬變而愈衰,以至于亡。厥後伊呂得其末分,猶足以拯生靈,況聖人乎?其文簡,其義玄。凡有先聖數家注解,互相隱顯。後學難 ...

《陰符》自黃帝有之,蓋聖人體天用道之機也。《經》曰:得機者萬變而愈盛,以至于王;失機者萬變而愈衰,以至于亡。厥後伊呂得其末分,猶足以拯生靈,況聖人乎?其文簡,其義玄。凡有先聖數家注解,互相隱顯。後學難精,雖有所主者,若登天無階耳。近代李筌,假托妖巫,妄為注述,徒參人事,殊紊至源。不慚窺管之微,輒呈酌海之見。使小人竊窺,自謂得天機也。悲哉!臣固愚昧,嘗謂不然。朝願聞道,夕死無悔。偶于道經藏中得《陰符傳》,不知何代人制也。詞理玄邈,如契自然。臣遂編之,附而入注。冀將來之君子,不失道旨。

黃帝陰符經11 / 作者: / 来源:气功之巅


黃帝陰符經

神仙抱一演道章上

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自然之道,無所觀也。不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心深微而無所不見,故能照自然之性。性惟深微而能照,其斯謂之“陰”。執自然之行,無所執也。故不執之以手,而執之以機。機變通而無所系,故能契自然之理。夫惟變通而能契,斯謂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機,而“陰符”之義盡矣。李筌以“陰”為“暗”,“符”為“合”,以此文為序首,何昧之至也。

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五賊者,命、物、時、功、神也。傳曰:聖人之理,圖大而不顧其細,體瑜而不掩其瑕。故居夷則遵道布德以化之,履險則用權發機以拯之。務在匡天地,謀在濟人倫。于是用大義除天下之害,用大仁興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故反經合道之謀,其名有五,聖人禪之,乃謂之賊;天下賴之,則謂之德。故賊天之命,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黃帝所以代炎帝也。賊天之物,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堯所以代帝摯也。賊天之時,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帝舜所以代帝堯也。賊天之功,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大禹所以代帝舜也。賊天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賊,殷湯所以革夏命也。周武所以革殷命也。故見之者昌,自然而昌也。太公以賊命為用味,以取其喻也。李筌不悟,以黃帝賊少女之命,白日上騰為非也。

五賊在乎心,施行在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傳》曰:其立德明,其用機妙,發之于內,見之于外而已矣。豈稱兵革以作寇亂哉?見其機而執之,雖宇宙之大,不離乎掌握,況其小者乎?知其神而體之,雖萬物之眾,不能出其胸臆,況其寡者乎?自然造化之力而我有之,不亦盛乎?不亦大乎?李筌等以五賊為五味,順之可以神仙不死。誣道之甚也。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傳》曰:人謂天性,機謂人心。人性本自玄合,故聖人能體五賊也。


123下一页

鲜花

鸡蛋

握手

雷人

路过
下一篇:张三丰全集玄机直讲上一篇:悟真篇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