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向外求练太极
“静”作为一种重要的原则和境界,是练好太极拳的基础。太极拳强调内外兼修、身心合一,在练习过程中,需要专注于呼吸、动作和意念的高度协调,专注地体悟拳的精髓,不可浮躁。只有头脑清静,思想集中,全神贯注,用意识引导动作,才能不断提高拳艺水平,达到锻炼身体、提高内在修养的目的。
李亦畲先生“五字诀”首提心静:“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在静的状态下,人才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心静体松,才能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拳的原则、要领、要求等,从而增强效果。
古典太极拳理论讲得好:“静中触动动犹静”“身虽动、心贵静”。太极拳的“静”,体现在动作的沉稳、均匀,动作之间的转换过渡自然,没有突兀和躁动;体现在身体重心移动连贯稳定,练拳过程如同行云流水般适静而有韵律;体现在一种随遇平衡之美,让人感觉如在静谧的状态中缓缓而动。
太极拳的“静”不仅是一种身体状态,更是一种心态。通过长期的静心练习,培养人的沉稳、内敛、宽容等品质。通过排除杂念,让心思沉静下来,如同一面静水流深的清潭,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境,不被外界的嘈杂声音或突发状况而干扰。
有句话叫“莫向外求”,太极拳同样适用。向外求,可能会过于注重外在形式化,而忽视内在精髓;而向内求,则能够使人更加专注于自身的修炼和体悟,通过不断体悟、调整,更趋于身心合一的境界。我们不应该一味地向外界去寻求答案或帮助,而应反求诸己,向自己的内心去寻求智慧和力量。
在太极拳越来越呈现“时尚化、娱乐化” 的趋势下,在各类网络、直播等新潮元素的充斥下,作为真正的习练者,更应保持一颗“外界浮躁与我无关”的平常心,专注于拳法拳理的钻研和修炼,注重于自我反省、自我提升,静下心来向内求,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练得出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