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5 14: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年前在台湾的一个论坛上存下来的,原地址也不知道了,文中提到的版本都是当时台湾当时流行的,跟现在的不一样,但我想原理相通,发给大家参考,
看来,仍然有不少网友对易筋经十二式的版本有所迷惑,不知所措,更不知如何选择练习,就楼主所提问题,整理说明如下:
1、先要弄明白易筋经十二式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来的,如果不明白这点,你练它干嘛?只知道能强身健体,那怎么强身健体的?不知道你练它干嘛?
易筋经十二的目的就是为了"易筋",改变筋骨的状态,增强人体经筋的状态,看看易筋经.总论怎么说的?“今以人功变弱为强,变挛为长,变柔为刚,变衰为康,易之力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看看,古人说的多明白,这就是十二式的目的,也是来源之目的。那么易筋经十二式从哪里来的呢?来自于清代中期的来章氏易筋经一书,是一个叫来章氏的编辑者把之前的易筋经版本和他所认为的一些有用的内容从新编纂了一下,下卷中增加的易筋经十二式和神力八段锦等内容。这也是最初十二式的来源,来章氏在文中称“此功昉自释门”,大家注意,这里可没说是少林寺来的,只是来自释门。至于说传自少林寺,则是后期一个叫王祖源的人写了一本“内功图说”的书,从新辑录了这套十二式,记载了新的口诀和练法,用于强健身心,这个时候的练法其实已经和来章氏易筋经上记载的练法有所不同了,趋向于养生了,而不是传统的内功练法了。
2、现在世面上的易筋经十二式这么多,如何甄别选择?如何明白这些练法的不同呢?
其实很简单,楼上所述的各家易筋经练法包括还有很多没说、没见过的练法,大多来源于古老的来章氏或者内功图说上的易筋经十二式!只不过理解、见识等等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各家流派和练法,它们的目的逐渐也变得和开始时候有所不同了,不是只要易筋了,有的丢失了易筋的内涵,有的则加了其它的作料,变成了练其它的内容了。
易筋经十二式的练法,其实只分为静态练法和动态练法两种,静态练法来自于来章氏易筋经版本,而动态练法来自于内功图说的口诀练法,那么哪个属于动态的,哪个属于静态的练法呢?
下面说一下:
A、动态练法:
譬如楼主所言少林寺释德扬、释德虔版,都是他们自己或者是其师友改编适合自己的练法。周潜川先生的练法同样如此,不过他把自己得自峨眉一脉的气脉理论揉合其中,使得自己的十二式更为精练;至于曹英峰所传的十二式,同样也是在周潜川一脉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而已。
严蔚冰先生的那套同样来自于动态练法,据传来于民国时期少林金光禅师传于谢映斋一脉。
国体版十二式的练法同样属于动态练法,当年编辑十二式的时候,也确实参考了不少家的练法,不过最终选择了比较平和中正的练法,因为要让更多初学者能健身呢。设计强了,大家都坚持不了,怎么能行呢?另外,楼主说的那个叫王悦的,其实是曹英峰先生早期的学生,练的还是国体版本,但后来据说该人失踪,不知哪里去了。
再说说民国周述官的版本,这套东西掺杂太多内容,丹道观想、呼吸吐纳、导引等等都加了进来,但从根本上讲,还是易筋经十二式的底子,正身图、侧身图等等都是把十二式的一个单式演化成多式,于是就形成了他自己的增演版本。不过同样属于动态练法。现在甚至很多学练周版的人自作主张,去掉了丹道观想等内容,譬如少林寺延王、武当孔德等人都是如此,其实和动态何异?
还有一个一百单八式天门易筋经、常维祯二十八式易筋经等,同属于动态练法,不过已经和十二式练法关系不大了。
总结一下,十二式动态练法,是以中国传统导引术为基础,活动血脉,揉运肢体的功夫,强调养生保健,适合于初学者练习,所依据为内功图说中的十二式口诀。
B、静态练法:
熊长卿先生传下的易筋经练法,大家都叫熊传易筋经,其实属于静态练法,有人总认为它和十二大劲的练法一样,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熊传易筋经正是十二式静态的练法,网上有屠龙老师关于熊传易筋经和十二式的关系文章,大家自己找去看吧。
李良根先生传的金刚门十二式练法,是完全按照来章氏原传十二式的练法要求的,几乎没有变化,更为详细精确。
台湾易筋经儒先生(缘渡)传的生命十二式练法,同样是静态练法。
屠龙先生的经义堂十二式练法也属于静态练法。
总结一下,静态练法来自于来章氏易筋经中的练法,要求每式定式,以**数息观想法来练习,另外,来章氏也提到动态练法的要求,要求是心力兼到,全神贯注。
静态练法要求筋骨抻开,犹若站桩,以静耗求深入,专一锻炼人体筋脉,是符合中国传统内功的练法,是为易筋经专属武功的基础。
3、综上所述,学者可以明白如何选择功法,如何进步深入了,身体懦弱者,无基础者首选动态十二式练法,每一式都要琢磨,要明白为何这么练,建议学习周潜川先生关于十二式的文章,至于怎么练,要多学习传统导引术的相关要求和传统医学理论,这样才可以学好。
如果是传统功夫有基础的学者和欲要进一步学习者,则可选择静态练法,以求锻炼筋骨,铸定基础。
经义堂屠龙老师常说,符合易筋经原则原理的都是易筋经,不符合的都不是易筋经。
而诸多学练者尚还在鼓动肌肉,强运肢体,甚至连筋是何物都不清楚,更不要说其它的了。所以就动作练法上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十二式练法,而且要尽力符合易筋的原则原理,才是自己正确的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