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动静探龙诀,是玄空飞星派不外传的立向秘诀。
阴阳动静探龙诀共有五诀。
口诀:『乘、止、截、虚、气。』
用法:如有山,则以山为坐。如无山为坐,则以水为向。
如无水,则以路为向。如无路,则以明堂为向。
如无明堂,则以门为向。
玄空飞星派就是以这五个次序,定坐立向。
第一诀:乘龙诀
乘者、骑也、坐也!龙前行而坐在其中。
这只是借喻,并不是真正骑龙。
因真正的骑龙,穴位是骑在龙脉上。
穴位若是骑在龙脉上,便是凶穴,
必定是丁财两败的破局。
口诀是「以山为坐」,相对的另一方为向。
因山主阴,水主阳。山主静,水主动。
立向以阴为坐,以阳为向。
如有两山皆近宅前,则以较大的山为坐。
如有两山高度大小皆一样,则以较近宅前的山为坐。
山以大为坐,以在宅内望见计大小。
第二诀:止龙诀
古诀:「气乘风即散,界水则止。」
任何龙脉,遇海、大河、湖、泊会立即停下。
而只有界水(真水),才可以为向,来龙为坐。
口诀是「以水为向」,相对的另一方为坐。
因山主阴,水主阳。山主静,水主动。
立向以阴为坐,以阳为向。
如有两水皆近宅前,则以较宽阔的水为向。
如有两水阔度大小皆一样,则以较近宅前的水为向。
水以阔大为向,以在宅内望见计大小。
第三诀:截龙诀
古诀:「气乘风即散,界水则止。」
气乘风即散,所以阔大的路,可以截龙气。
但横路只可截龙气,龙气仍然未停,因只有真水才可界龙气。
但如无龙脉与界水定立向,则以横路为向。
口诀是「以路为向」,相对的另一方为坐。
因山主阴,路主阳。山主静,路主动。
立向以阴为坐,以阳为向。
如有两路皆近宅前,则以较宽阔的路为向。
如有两路阔度大小皆一样,则以较近宅前的路为向。
路以阔大为向,以在宅内望见计大小。
第四诀:虚龙诀
古诀:「气乘风即散,界水则止。」
气乘风即散,所以有气流动,即可以为向。
虚者,无遮挡也,如明堂、花园、平地、停车塲。
所以,如无龙脉、界水与横路定立向,则以明堂为向。
口诀是「以虚空为向」,相对的另一方为坐。
因山主阴,虚主阳。山主静,虚主动。
立向以阴为坐,以阳为向。
如宅外有两个花园,则以较宽阔的花园为向。
如有两个花园大小皆一样,则以较近宅前的花园为向。
花园以阔大为向,以在宅内望见计大小。
第五诀:气龙诀
古诀:「气乘风即散,界水则止。」
气乘风即散,所以有气流动,即可以为向。
气口壹星栽福柄,来去二口死生门。
气口即大门,即以大门为向。
所以,如无龙脉、界水、横路及明堂定立向,则以门为向。
口诀是「以气口为向」,相对的另一方为坐。
因山主阴,气口主阳。山主静,气口主动。
立向以阴为坐,以阳为向。
堪舆,又叫风水。何为风水?东晋着名学者,也是风水学的鼻祖郭璞,在他的着作《葬经》中有这么一段论述:“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是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也就是说风和水是用来导引和控制气的工具,而风水学则是合理利用这个工具的方法。
那么可能有朋友会问“什么是气?”传统观念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也是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分为阳气、阴气、生气和地气等。而在风水学中所讲的气,则多指生气。关于生气,在风水着作《葬经》中有详细描述:“生气即一元运行之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天无此则气无以资,地无此则形无以载,故磅礴乎大化,贯通乎品汇,无处无之而无时不运也。”这段话的大意是生气是一种带动世界运行的气,并且充斥于整个世界中,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从科学角度来看,生气更像是一种粒子,或是一种波。当这种波被施加于人体时便会对人产生某些影响。用传统的说法,风水对人的影响就是“天人感应”。
说起“天人感应”,就不得不提起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源头了,那就是《易经》。《周易系辞》中曾经提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也就是说“形”的变化往往会有“象”作为提示,而“象”又与“形”的变化密不可分。古代人在观“象”的过程中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并且严格的划分了四季。更领悟了“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也就是通过判断天文和地理现象的变化来确定事物内在联系并预知事物的未来发展走向的方法。这也成为历代风水堪舆学家运用风水堪舆术断定吉凶富贵的理论指导。
虽然风水术在晋代才得以确立。但早在先秦时代便已经有了风水术的雏形,称之为“相宅”。《尚书.召诏序》云:“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先秦时代的风水术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科学,也并没有那么多的迷信色彩。由于那时是风水术的萌芽时代,也没有那么多的禁忌。而在汉代,风水术则被进一步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有时日、方位、太岁等许多严格的标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也出现了诸如辟邪用的石兽、人俑等装饰摆件。在唐代,许多文人和官员都懂得风水术,比如花间派的着名词人温庭筠和唐僖宗时代的紫金光禄大夫杨筠松。由于大唐国力强盛,对西北的统治稳固牢靠,所以风水术也在西北地区广为流行,其中有一本名为《诸杂推五行阴阳宅图经》的书籍中,首次将向阳、居高和邻水作为房屋风水好坏的基本条件。而明清时代更是风水术的大发展与大繁荣的时代。直到新中国建国以来,风水术的理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在实践中扔不断的被应用。
风水术不仅能够运用在房屋居所的选择和布置中,也可以用来选择墓地,当然这是风水术的另外一套理论了。有个故事可以从侧面说明风水术中生者和逝者的关系,汉代时,未央宫的铜钟无故自鸣,东方朔说一定有铜山发生了灾难。没过多长时间,西蜀的官员上奏有铜山发生崩裂,而且正是在大钟自鸣的那天。汉武帝问东方朔为何能知道,东方朔回答:“铜出于山,气相感应,犹人受体于父母也。”套用现代科学则有另一种更为通俗的解释:自然界的气是一种波,借着逝者的身体发射出去,在这个过程中,波被逝者的身体调成了一个固定的频率,而逝者的子孙由于在生理上受祖先的遗传,所以可以接受到这种波,进而对自己产生影响。
在文章的最后,谈谈自己对风水术的看法。对待已知,我们要接受;而对待未知,我们不能一味的认为这是迷信。风水学其实是一门包含了天文、地理、水质、环境、建筑、生态和人体等学问的大学科。在这个包容多元的时代,风水学应该被理性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更好地为现代人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