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称蹲猴猴,蹲丹田,浑元六合桩、天地浑元六合桩,蹲丹田,丹田功等等。
独上高楼:
第一要强调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要练这个东西,蹲猴很容易感觉到丹田气和身体的联系练.
第二,中国武术都强调丹田.蹲猴的优点在于不像其他方式,要意守丹田.而是通过特定的形式,蹲着蹲着丹田自然就会有感觉.感到充实.不需要刻意的意守.个中滋味练过以后才能知道.
第三,蹲猴就是要蹲,一次要蹲半小时或稍长点.这样才能出功夫.所以没有人教,一定不要练,戴家的东西很保守,外面讲的和师父教的,有时候区别很大.最好不要看书练.
第四,蹲时要极力放松,稍蹲几分钟,气血就会到达双手,双手就会发红,这也是检验蹲得对不对的标准之一,有人管这个叫朱砂掌.
第五,面如童子方为正宗,蹲对了,皮肤光润,双手不生硬死皮.手指肚会慢慢饱满起来.再通过踩子步,可将大腿前面筋腾起来,腰上的两条大筋也腾起.这些都是检验是否功夫吃进去的标准.
第六,通过蹲猴,把尾上的劲和外肾的劲接上,外肾向上帖起.和阴面的劲接上.
第七,功夫到了,盘腿坐在床上,丹田一翻,就可以把整个身子弹腾起来.想想,光凭丹田的劲就可以把一二百斤的人弹起来,如果通过缩展身法步法,打上人是什么概念.
第八,传统武术的媚力就在于一接手就把人打飞,即使不飞,也要跌出一两丈去,跌坐倒.如果没有这点功夫,练传统武术还不如练拳击散打.蹲猴功夫到了,就会出这种效果.并非虚言.
手抱丹田身躯正 二目平视脚并行
身定心宁无杂念 轻松自然讲虚灵
虎视眈眈不转睛 束身曲腿势不停
含胸拔背肩内扣 手膊相挨向下沉
指梢下垂至膝面 边垂边翻见手心
守洞尘技不见痕 收腹曲蹲呈圆形
收臀裹胯如忍便 阴起阳盖才有劲
舌抵上腭周天通 头要微仰颈要挺
束身吸气沉丹田 三圆聚一为束身
展身也要讲虚灵 徐徐起势劲不停
挺项收颌头微顶 视点不移眼出神
展胸竖脊脚微蹬 手抱丹田气呼尽
绷蹬钉挺加微顶 若打快劲发呵音
束势注意三尖齐 阴阳二势铭记心
丹田养就常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首先蹲:要先站自然势,然后全身心从上到脚下想放松,心归静念。心意内视收回协调身体各部放松,抻开等内心准备工作,心乱时多协调几次。然后慢慢曲膝下蹲,同时双手从小腹处外翻向下插伸开贴放在膝上面处,按要求肘要和肘相靠住为准。屈膝下蹲时要收臀凸命门处,裹胯时尾闾微向前上托起一些就行,同时胸间内含向后贴,后脊背自然鼓园,再同时脊椎骨放松的同时下巴稍向前放伸出些就行。眼平视前方某一点处,这样蹲着时注意鼻尖、膝尖、脚尖相对齐为好。[注:膝盖千万不要超过脚尖为准]因为膝尖起过脚尖,受力双腿就有前倾之弊,时间长了有毛病。下蹲时心中想到要三心相叠,就是顶心、中心[腰胯十字中心、也为丹田虚无中心处]脚心三心相对应为好。蹲好外形肢体整饰后再讲内中丹田处放松,宽胸实腹为要,心乱可念拳诀: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乃神气相通,万象归根,合成一气。息息在兹、念念在兹。 蹲丹田注意几点:蹲丹时必须强调三尖相对,膝盖不能超过脚尖。一超出容易把劲撅到膝盖上,膝盖内放不松后劲下不到脚厂。而且不是一开始蹲就认为越低越好,而要从自然本能站蹲姿势中找见内劲意后使身体四肢软、松、柔后自然下蹲扎下根的感觉才对,找对劲了功夫有了,姿势也就能蹲下去了,可不能违背三尖相对的规则。最重要是尾闾一定要做到内收而微向前托之劲,可劲不可太大了,要自然为好的。蹲时肩膀外翻时要有下垂劲,再确实要放松前题下做到,膀一翻垂肘自然相并手自然下插放膝上了,呼吸要自然顺畅为要,不要努力、不要有断气之意,息息归丹也。心境意识与呼吸为一体的初步功夫要做好。最后注意两胯一定内裹,两大腿根相并紧,胯内裹合劲道能下放到脚底,臀部和后大腿的筋肉放松后劲力自然会垂下到脚心了,胯真开后劲就下去后,肛门旁的两块肌肉一松,能活动了也就为开了尾闾这个关有苗头了,外形似裹而内是开松矣,紧记以上的感受都是一环套一环,一步一步做到后才有真感受的,才能进入内劲范畴的。拳经讲:提起臀部、气贯四梢。两腿缭绕、臀部肉交,低则势散,故宜稍高。总之蹲丹田关键一条是,上述各种规矩要领做到后,再把这些规矩的潜意识再全忘掉,精神意识平静下来,找见你自己的无中生有的感觉后[功境感觉每个人不同,但一般出不了心意拳纲中的口决讲解的境界中]身体就好像大气团包围住自己一样,融汇在假想的浑元一体中了。这是一种武练法。还有一种文练法,能辅助蹲丹田功的,就是平时把心意拳中关于练桩的囗决、要领等都背熟或背108遍后忘了,这些方法都能在脑潜意识中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