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_login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174401eog5b3sb52c200u3
查看: 102486|回复: 164

玄修入静法(实修之道)

[复制链接]
online_guibin 发表于 2007-9-15 11: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玄修入静法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断精进。入静也就是进入了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功态。在这种状态中,练功者以一念代万念,浑浑沌沌,恍恍惚惚,没有区分,没有差别。道家称之为守一,佛家称之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经》中有一段活描述了这种状态:“道之为物,惟恍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这两个字,非常有学问,历来许多学者都在解释它。南怀瑾先生认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们姑且不用繁琐的训诂学来解释这两个字,单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竖心旁加一个光字,惚是竖心旁加一个忽字,意谓心地光明,飘然自在,活活泼泼,根本不是颠三倒四,昏头昏脑。”这里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入静的状态就是恍兮惚兮,没有区分,没有差别,也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逻辑思维。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状态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泼泼,这也就是说其中有象,其中有物。这种内景是练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气作用于人之内气的结果。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锅,只有入静才能引起沸腾。
      对于初学者来说,达到入静的目标必须克服各种杂念。相传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吕洞宾曾说:“世言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剑。”他说的不是实有的刀剑,而是心剑、慧剑,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会中。每个人难免不为各种烦恼、贪嗔、色欲所累,为七情六欲所苦,这就是种种的杂念。平常生活中不觉得,而一旦坐下宋闭上眼睛时,杂念就像奔腾的野马难以架驭。那么,修炼者就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不断地排除杂念,最终驯服这匹野马。驯服这匹野马的过程也就是功夫长进的过程和身体健康的过程。许多修炼者慨叹入静之难,实际上这就说明他的心镜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必须运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剑斩心魔。第二章清心法着重谈了清净身心的重要,读者可以参考。
一、入静的征象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算得上入静呢?要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功夫深浅不一样,所以各人的体验必然不一样,但一般来说,都有——些共同的征象。
     神志方面
     练功者处于似睡非睡的状态,但决不是昏睡,正常的思维处于停止状态,唯一线灵明独耀。换句话说思维处于感觉阶段,虽然对外物有所感觉甚至连绣花针掉地的声音也能听见,但只是感觉,没有逻辑思维,水平如镜,不起波澜。如果练功者感觉到自身消失,与天地合一,那就是入静的较高阶段。
     呼吸方面
     练功者几乎忘却呼吸.这时的呼吸较平常呼吸更深,更缓、更匀、更细,好像一根丝线,不松不紧,不折不断。有时练功者感觉凡息停止,出现胎息,也就是人的肚脐呼吸;或者出现皮肤呼吸,皮肤吸气时有凉感,呼气时有热感。不管哪种情况,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一切顺其自然。
     体感方面
     体感方面最重要的是气场感。练功者能够感觉全身周围形成一个气场,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浑浑沌炖,恍恍惚惚,也就算初步进入了入静之门。继续练下去,练功者感觉身体无限扩大,直至消失。有的感到气血蒸腾,丹田部位真气跳动,滚动、流动,身体发热,发光。或者感到身体发轻发飘升入天空,或者身体发沉深入地下千丈。
     深层意识方面
     入静到比较深的层次时,天目穴往往还会出现各种景象。如见神灵,如闻虫鸣、鸟叫,异香扑鼻,佳人如画,多种山川美景、亭台楼阁历历如在眼前。这些都称之为魔景;练功者必须稳住心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保持心镜不起波浪。
二、入静的姿式
      静功主要以坐姿为主,当然也包括卧姿。但卧姿只是在练功者身体太弱,实在坐不住的情况下采用,一般人尽可能采用坐的姿式练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盘式、单盘式和双盘式。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浅不同。初学者以平坐式为宜,这样四肢舒畅不受压迫,有利于入静。随着功夫的加深,修炼者必须逐渐过渡到盘腿式,特别是进入高层次的法门时.必须以双盘才能出功夫。因为这种姿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收慑心神,而且下盘稳固有利于气机在躯千部位发动,而且一旦真气充盈寸,下盘坚固的阻力也有利于锻炼内气的力量,不管哪种姿式,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自然放松,放松全身才有利于入静。放松不是松松垮垮,而是要求脊柱竖直的情况下,全身的叽肉放松,既凝静而又不僵。太极拳有一名词叫“虚灵顶劲”,头住上顶,脊椎自然就竖直了绍过。不过一个初学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则反而会引起紧。
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正南,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要领详解如下:
  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不空,是乃真空;观空乃空,是为顽空。”这是古人的所谓“长生久视之道”。
  眼观鼻,鼻观心:二目垂帘,眼看鼻尖,神定则心定。两眼同看鼻准,活动的思维,纷纭复杂的意念就能安定下来。眼观鼻而心不在鼻,由观而达到忘观,外观其形,形无其形。所谓鼻观心,是为了下颌微收,使气嗓管调直,呼吸自然流畅。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上腭是天池穴,在上牙内寸许凹陷处,口念“儿”字时,舌尖所触部位。闭天池,一是方面是为了开玄膺(玄膺穴在巧舌之后),使真息往来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则是闭口免伤真炁。再则,舌根下有生津两穴,左为金井,右为石泉,闭上天池易于生津。静坐往往津液满口,并有清而甜之感,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呼吸绵绵,微降丹田:调理呼吸,又谓调息,是初步入静的重要环节。用功时既然是闭口,无疑要用鼻呼吸,要求深、细、长、匀。不论是顺呼吸还是逆呼吸,都要求腹式呼吸,这样才能深。所谓细,即连自己也听不到呼吸声。长,是将呼吸拉长,要息息归根,下降丹田,不要憋气,要放松自然。匀,即快慢均匀,务要心息相依,不即不离,达到息不调而自调。甚至,至虚极,守静笃,会出现呼吸顿断。初学者,要用自然呼吸。呼吸绵绵,深、细、长、匀,能扩大肺活量,促进和加强内脏各个部位的功能,尤其对消化系统功效更为显著。

评分

参与人数 2功德 +20 收起 理由
81_avatar_small xjs + 10 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可谓精华。
10_avatar_small 309xj + 10 多谢!

查看全部评分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online_member 匿名  发表于 2007-9-19 20:43:33
玄修入静法(实修之道)55 / 作者: / 帖子ID:2002
53_avatar_middle

尚未签到

0

主题

14

帖子

16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61
QQ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07-9-21 14: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玄修入静法(实修之道)1 / 作者:z0455127 / 帖子ID:2002
天道无常,吾命亦无常.
72_avatar_middle

尚未签到

0

主题

1

帖子

1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3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07-9-30 17: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无为,则无不为!
95_avatar_middle

尚未签到

2

主题

54

帖子

4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12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07-10-3 22: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玄修入静法(实修之道)93 / 作者:szchappy / 帖子ID:2002
61_avatar_middle

尚未签到

0

主题

2

帖子

1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7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07-10-13 21: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教
69_avatar_middle

尚未签到

1

主题

3

帖子

2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28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07-10-28 16: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前辈,怎么说那,我不知道我的情况属于什么,还望指点,我什么心法也没有练过,只是让意识引导气体旋转,每次都觉得下丹田有跳动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还希望能够指点一二,能不能修炼上丹田
09_avatar_middle

尚未签到

0

主题

2

帖子

1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3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07-11-14 12: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腹式顺呼吸做不好

腹式顺呼吸做不好,还是逆呼吸容易些,但在吸气时要提肛,总觉得比较兴奋,不容易静下来。请问大师为什么一定要腹式呼吸?
06_avatar_middle
累计签到:722 天
连续签到:1 天

344

主题

2627

帖子

86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69105
online_admin 发表于 2007-11-15 10:3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灰鸽子 于 2007-11-14 12玄修入静法(实修之道)44 / 作者:红影 / 帖子ID:2002 发表
腹式顺呼吸做不好,还是逆呼吸容易些,但在吸气时要提肛,总觉得比较兴奋,不容易静下来。请问大师为什么一定要腹式呼吸?

练功不一定非要腹式呼吸,这个在以前就说过,要依据你修炼的功法要求而定,而且逆腹式呼吸对于许多刚修炼的功友有一定的弊端
淡淡红尘路,一笑谢沧桑!
33_avatar_middle

尚未签到

0

主题

7

帖子

2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25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07-11-16 17: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学者

说的比较详细、自己练了感觉有一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