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校注
陈撄宁审改 胡海牙 田诚阳校注
前 言
此篇丹经,原是抄本,传自山东青岛某道友。陈撄宁老会长曾经两度校正,并且审定“篇中所有功法口诀,乃北派真传。”尊师胡海牙授余,并谓此乃海内秘本,日久恐其失传,嘱余整理传世,以供道友依法修持。余观此文,与通行本《大丹直指》全不相同,但篇中字句,皆直言丹诀,不加文饰,殊非刻意造作者所能为。内丹口诀,素来秘而不宣,得此抄本,可谓珍逾拱璧。惟多年传写之误,老会长修改之后也未谓满意。余经反复阅读,并与胡师细致推敲。在老会长原校的基础上,复作校改,略加注释。俾其衔接有序,通顺可读,庶几乎可以流传无误矣。
一九九二年春季
末学田诚阳敬识于中国道教协会
陈撄宁卷前批语
此篇原是青岛某道友手抄秘本,往年带到上海,请我审定。余观篇中所有功法口诀,乃北派真传。惜其字句错误,文理欠通之处颇多,遂加一番修改,然后寄还某君。不久,彼等将余修改之稿付诸油印,印成,再送一本给我,即此册是也。惟当日匆匆修改,未能尽善,阅读之下,仍不免荆棘刺眼。今文作第二次修改,稍为可观。但不敢谓满意耳。
民国三十七年冬季撄宁子识
一论三宝三要
修持有三宝三要。
三宝者,精、炁、神也。精,先天一点元阳也;炁,人身未生之初祖炁也;神即性,天所赋也。此三品上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化道,三宝之旨也。
三要者,一曰鼎炉,异名虽多,而玄关一窍,实鼎炉也;〖注:玄关一窍在内肾与尾闾之间,即鼎炉之所在,其窍开时,方显鼎炉妙用。真一之炁(药物)产生于此,采药炼丹兴功于此。〗二曰药物,异名亦多,而先天一炁,实药物也;三曰火候,名亦甚多,而元神妙用,实火候也。
二论三关三田
夫背后尾闾、夹脊、玉枕,谓之三关,属督脉,为阳;前面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谓之三田,属任脉,为阴。此阴阳升降之路,自后督脉上来,即属子,自前面任脉下去,即属午,子午抽添,所谓周天火候是也。
先说三关:尾闾关在背后夹脊下,脊骨尽头处,其关通内肾之窍。直上至背后对内肾处,谓之夹脊双关。又上至脑后,谓之玉枕关。三关通起一条髓路,号曰漕溪,又号黄河,乃阳炁上升之路。
再论三田:泥丸谓之上丹田,其穴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之地,〖注:此处指明上丹田在两眉正中入内三寸,即脑中也。不在头顶,亦不在眉心,有谓囟会穴为上丹田者非矣,又谓两眉正中(或两眼正中)为上丹田者亦非矣。〗方圆一寸二分,虚间一穴,乃藏神之所。眉心为天门,入内一寸为明堂,再入内一寸为洞房,再入内一寸然后为泥丸。眉心之下谓之鼻柱金桥,下至心口,有两窍通喉,谓之鹊桥。盖喉是颈外哽骨,外气出入处也。内有软喉,谓之咽喉,乃进饮食通腹,谓之喉也。其气喉有十二节,曰重楼。直下肺窍,以至于心。心下有一窍,名曰绛宫,乃龙虎交会之地也。直下三寸六分,名曰土釜,黄庭宫也,乃中丹田,方圆一寸二分,亦虚间一穴,乃藏炁之所,炼丹之鼎。直下与脐门相对过处,约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十六,地上三十六。”自天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心至肾八寸四分,天心三寸六分,地肾三寸六分,中丹田一寸二分,非八寸四分而何。〖注:八万四千里之说,不合今之天文学,寸数分数,亦不可拘泥,因人有长短肥瘦之不同,未可一概而论。(此条系陈撄宁批注)〗脐门号生门,有七窍通外肾,乃精炁泄漏之窍。脐之后,肾之前,正中处名曰偃月炉,又曰炁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曰华池,又名下丹田。〖注:下丹田,又直称丹田。此处指明脐肾之间为炁海,其下一寸三分方为丹田所在。不是脐内,亦不是脐下,有云下丹田在脐内一寸三分者误矣,又云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亦误矣。〗方圆一寸二分,亦是虚间一穴,乃藏精之所、采药之处。此处有两窍,向上一窍通内肾,直下一窍通尾闾,中间乃无中生有之窍,强名曰玄关,真一之炁产生之时,玄关自开。
三论奇经八脉
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之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间,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炁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注:常人阳炁不足,阴炁有余,致八脉闭而不开,止行十二经络。惟修士以非常手段,积累阳炁,点化阴质,冲开八脉,则全身炁行无阻,体返纯阳。各种修炼关窍,总之不离八脉,故可由此得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