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_login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174401eog5b3sb52c200u3
233949d3s5bi8qrt3bq633
查看: 2011|回复: 5

太极内功的修练及其方法

[复制链接]
57_avatar_middle
累计签到:1651 天
连续签到:29 天

168

主题

2527

帖子

2万

积分

终极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6405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18-12-23 15: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内功的修练及其方法
--太极基本功之一  

                                        王培昌  

                             (此文发表于2002年6月哈尔滨都市资讯报)  


    凡是太极拳爱好者均知道,太极拳是我国著名的内家拳术。是内外兼修、身心并练的拳种。对内家拳而言,应以练意、练气为主。正如拳论所云:“意气君来骨肉臣”。但如今大多数练习者,在练拳前做准备动作时,大多压压腿,弯弯腰,活动四肢。很少有人站站桩,练练气,做一些呼吸运动让自己身心静下来,使身心放松,气息平和,丢掉杂念,进入拳境,一心一意地练拳。

    王宗岳先生的《太极拳论》一开头就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那就是说,练太极拳之前应练练无极桩功。动为太极,静为无极。太极应从无极开始,练太极一辈子不练无极功,一辈子得不到内气,更出不来内劲,更谈不到内功。古人云:“拳无功,一场空。”

   古人练拳,先从无极开始,学练太极桩功,一个桩功,一个桩功练下去,一般花费一年半载,等腿上有了功夫,气能松沉下去,有了一定基础再学练太极拳架。当然,这样练习需花费好多时间,而且练起来比较苦。这种方法的练习不一定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是相当宝贵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不能把古时候的练功方法套用到现代社会,练功的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简、快、好、省的原则。本人根据古人常练的桩功,组合成一套动静相兼的功法称为太极六部功法和太极内功功法,献给大家。供太极拳爱好者再练拳之前作舒筋拔骨,调和气息,使练功者很快进入到练拳的意境中去。

    现将功法的名称及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一)功法名称:

    1、三线放松功

    2、太极升降功

    3、太极浑元功

    4、下肢导引功

    5、左右琵琶功

    6、收势还原功

   (以上简称太极六部功法)

    7、捧气灌顶式

    8、前起侧捧气式

    9、侧起前捧气式

    10、侧前起捧气式

    11、回气式

    12、三心并站桩式

    13、俯身拱腰式

    14、四气归一式

    15、收势还原式

    (二)、功法的具体练习方法:

   第一功法:三线放松功

   面向南,自然站立,两脚一肩宽,脚尖向正前方,两臂下垂于体两侧,膝部微曲,下盘稳固。沉肩坠肘,上身端正,顶劲虚灵,松腰含胸,安静平和,气沉丹田。

   所谓三线:人自然站立时,上体的肩井穴与脚下的涌泉穴相对而立;头顶百会穴与下部的会阴穴相对呈一线。这样,从右边的肩井穴至涌泉穴为第一条线;第二条线是头顶百会穴至下部的会阴穴,俗语也称中线。第三条线是左边的上体的肩井穴至左脚下的涌泉穴。在做此功法时,先从右边的第一线做起,依次而做直至第三线为止。默默想放松,一直从肩井穴松到涌泉穴,后再做百会穴到会阴穴,再做从左肩井穴松到涌泉穴。三条线完全松开后,再想象全身放松。方法是从头顶部一直放松到脚底心,头脑里想象在洗淋浴似的。想象水从头顶上方一直慢慢地流到脚底心一直到地心处,反复数次,直至感觉到全身放松为止。

   从祖国医学上讲,人休息了一宿,清晨起来,身上带有一股浊气。所以在练功前,应该把这股浊气从顶心开始一直降到脚下,然后排出体外。此功法练得好,自己会感觉身体放松下来,浊气排出体外。

  目的:能使人入静,体松。去浊气。丢杂念,使人进入到练功境界。

   第二功法:太极升降功

    预备式同上式。面向南,自然站立,两脚一肩宽。意念放在下垂于体两侧的两臂的手背,两手一肩宽,慢慢地向上升起,抬至肩平,然后意念放到胯上,胯慢慢下落,两手收在胸前随胯而下,至胯平。这样,反复地做升、降运动。手臂的升降起落要有水涨船高,水落船降的感觉。呼吸与动作要紧密配合,意念要放在动作上,不要放在呼吸上,要用导引来带动吐纳。意念在先,领着动作走。

   目的:是把大自然的新鲜之气吸入体内,使人体充分吸氧,使人神清气畅。

  第三功法:太极浑元功

  太极浑元桩也称太极抱球桩。基本操作:

  按上式两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延45度,然后以脚掌为轴,脚跟向外开45度使两脚平行,两脚下蹲,两手在胸前相合,向上捧起,呈抱球状。松腰、圆裆、屈膝、开胯。意守下丹田。

  目的:此功法,是把吸入宇宙之气,存入丹田,起培元固本的作用。养浩然之气,培养棚劲之灵气,可行虚实之变换。

  第四功法:下肢导引功

   接上式,把两脚收回原处,自然站立,回到第一功法的自然状态,两手捧气向神阙穴贯气,两手轻轻沿带脉向两侧按摩至背后命门穴,中指点按命门穴,然后两手沿着腿部膀胱经慢慢而下行至脚面,人体随着两手下行而慢慢下蹲,再从脚心吸入地心至阴气;两手沿着脚部内侧三阴经慢慢起身把地气引入下丹田。后静养数分钟。

  目的:培元补土,滋养元气,医治腿疾。

  第五功法:左右琵琶功

  此功法即太极拳中的手挥琵琶式。

  接上式,右脚向前方45度方向跨出,左实右虚,成右琵琶式,站立几分钟后改成左式,成左琵琶式(因分虚实所以也可称虚实桩)。因分左右两式,右实左虚式,左实右虚式。虚脚支撑力式体重的30%,实脚支撑力实体重的70%,也称技击桩。

  目的:为练拳行功走架时,虚实变换创造条件,为练习太极推手打基础。

第六功法:收势还原功

  接上式,从左琵琶式做起,全身重心移至左脚,右脚上步,与左脚并行,两脚一肩宽,两手自然下垂于体两侧,转掌心向前,搂气向体前合拢,男左女右,双手重叠在肚脐上,静养几分钟。

  目的:拢气归丹田,静养收功。

  以上的六部功法,是以我国现代著名太极拳家吴图南先生(1884-1989年)在上世纪30年代所著的《太极拳敛聚神气论》为理论依据,再加上本人多年练功的实践及古人留下的桩功筛选而成的。此功法,短小精悍,简明扼要。它可以单独练习,也可以串起来练习,时间多可以多练,时间少可抽出来几个来练,所以它起到了省时、省力、效果好的作用。从三线放松功开始至下肢导引功,四个功法可使其气血从头至脚运行一周,妙在无始无终,无梢无节,周身运行,环形无端。功法完成后,可使练功者安心,顶性、敛神、聚气。全身至四肢百骸,周流通畅,内气充盈,精神旺盛。练完此功之后,再行拳走架,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把六部功法中的三线放松功作为无极桩,把太极浑元功作为太极浑元桩,把左右琵琶功作为技击桩单独练习,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站桩时主要要体会的是周身一体、内外相合的感觉。在做到松腰、圆裆、屈膝、开胯的同时,还要体会自己从头到脚的姿势是否正确,自己的意念是否到位,自己的气息是否顺畅。

  (2) 站桩不可太低,不可硬挺,不可努气。太低则坚持不了多少时间,还没等找到感觉,腿已经站不住了。

   (3)站桩要追求整体效果,而不能片面追求腿部的力量。
08_avatar_middle
累计签到:73 天
连续签到:1 天

0

主题

1259

帖子

1417

积分

青铜长老

Rank: 6Rank: 6

积分
1417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4-4-19 19: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_avatar_middle
累计签到:442 天
连续签到:2 天

0

主题

1081

帖子

2531

积分

白银长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31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4-8-1 22: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_avatar_middle
累计签到:522 天
连续签到:29 天

0

主题

1244

帖子

2919

积分

白银长老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19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4-8-4 04: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_avatar_middle
累计签到:229 天
连续签到:1 天

56

主题

437

帖子

5492

积分

黄金长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92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4-9-27 16: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_avatar_middle
累计签到:732 天
连续签到:57 天

3

主题

6005

帖子

5919

积分

黄金长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19
online_member 发表于 2024-9-28 11: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