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abama 于 2020-7-2 11 编辑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被声音惊得“激灵”了一下子,只有虚云和尚他开悟了呢?因为他的能量已经达到了头顶,已经快破了,所以“激灵”一下,他开悟了,他破了。别人下边可能还没有能量,而他已经差不多了,就是这个道理。在过去有很多这种情况,被石头砸了一下,摔了个跟头,一个声音的刺激,开悟了。 古时候的祖师,把身体的中脉(脊柱)比做“竹根”,指的就是我们生理的构造。这都是一些术语、行话,你不是这个“行”里的人,说了你也不懂、你还会毁谤,你是这个行里的人,也不需要表达,自然会明白。 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禅宗里的人都不讲。因为你不懂,讲了你会毁谤。人就是这样,他越是不懂的人,越是敢发言、敢毁谤;越是懂了的人,行内的人呢,就不说话。所以“语言”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使用的,如果彼此能心领神会,就不需要语言了。 你看那些得道的人,很少说话,彼此眼神一看就了解了。如果还不了解,就不讲话。因为心灵就沟通不了,语言更没办法沟通!可是现在的人恰恰相反,心灵沟通不了,不断地用语言沟通;语言沟通不了,还不断地做手势来辅助沟通! 而人家那些得道的人哪,手势也不做,语言也不说,眼睛一看就明白了。语言是下策,手势是下下策,心灵沟通才是上策!为什么无色界的人他们不通过语言、不通过形象就可以沟通呢?因为他们长期住在深沉的禅定里面,是用一种真意在沟通。 我们的头是圆形的,上面有眼、耳、鼻、舌四个地方可以漏掉,我们头上还有一个先天的通道,就是婴儿时期顶骨未长合缝的“囟门”,又叫“顶门”。小孩子在哭叫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会动,一岁左右就闭合了。这个地方就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个通道。 大家看那个莲花苞,它没有开的时候花瓣一层包着一层,花苞的顶端有一个开口。能量不足的时候,它不开,等到能量不断地输送,充足了,它就会慢慢、慢慢打开。如果花苞没有这个先天的裂缝,它能量足了的时候,它就有可能从花苞的其它地方打开,不一定都在顶端打开。 学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以后,头顶发热——神识从头顶出去,往生极乐世界。既然是这样,我们学佛的人为什么还让人家把意识守在下丹田、守在什么中丹田?本来把意识放在头顶是正确的,你把意识调到下丹田,临终时神识从肚脐眼儿出去——进入饿鬼道!你生前如果习惯性地把意识放在头顶,你临终的时候,意识就很容易从头顶出去,不就和三界以外相应了吗?! 有许多人驼背,就是因为他体内的能量不足,当他体内的能量足了,进入了中脉以后,腰杆自然就挺直了。所以说你有没有“道”,看你的腰杆、看你的头盖骨就可以知道,听你说话的声音就可以知道!你如果中气不足——中脉里面没有能量,说话的声音像太监一样;如果你中气足——能量在中脉里边,发出的声音像从海底发出一样,在空中嗡嗡响! 大慧杲禅师说:你得道没得道,往我面前一站,不用讲话;你修行处在哪个层次,你一开口,我一听就知道。他讲得丝毫不错!因为你有一分的功夫,生理上就会有一分的表现;有两分的功夫,生理上就有两分的表现。 我们的脊梁骨是一个一个椎体连接起来的,中间是一个空管,充满了骨髓,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精力。如果骨髓足的话,它就不断地往上输送、输送……,再加上你不断地修炼,它凝聚、凝聚、凝聚得多了,就从头上出去了! 这是一支莲花(示意),下边是藕,你如果把这个莲花杆割一刀,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呢?浆液马上就流出来了。第二天这朵荷花就枯萎了,或者不生长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修行人要节欲,不要夫妻生活的道理。 佛门里讲“欲转心,先降身;欲降心,先转身”,就是说我们想要降伏生理上的欲望,首先要转变心态;要想转变心态,先要降伏生理的欲望。身心相互牵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可能转变身,不降心;转变心,不降身,要同时下手。要转变生理,就要转变心理;要降伏心理,就要转变生理。 所谓的“心能转物”,那是得道的人才能够“心能转物”,心理才能够改变生理。而我们凡夫往往是心态被身体所转!今天摔了一跤,乃至扎了根刺,身体有病的时候,心理本不应该有病,可是心理情绪也跟着低落。 我们凡夫都是生理转变心理,也就是说凡夫都是被物所转,而不能转物;圣人都是以心转物,而绝不会被物所转。譬如说一位圣人他的手破了,说不痛就不痛!为什么呢?他可以以心转物,如何“心转物”?他入定走掉了,他就能够转变身体了! 大家都知道虚云老和尚入定的故事,光绪二十七年,虚老在终南山狮子岩茅篷中煮芋头,当时大雪封山,严寒彻骨,虚老跏趺坐待芋熟,不知不觉入定了,走掉了。当时是腊月,当邻棚的师父正月来贺年时,以磬开静,问吃饭了吗?虚老说:“没有,煮芋在锅里面,估计熟了。”一看,芋头长霉有一寸高,冻得像石头一样硬,一算日子,入定已有半个月了!他那个时候就是“以心转物”,本来是肚子饿了,来煮东西吃,但他一入定走掉了,说不饿,就可以不饿!他随时可以进入一种状态。 我们现在肚子饿得不得了的时候,晚上连觉都会睡不着!还入什么定,都是被物所转。现在的修行人,别说你的能量凝聚不了,就算是能凝聚一点点,欲望就产生了。 为什么欲望产生了?身没有转、心没有转,再加上后边尾侣穴、后脊梁骨不畅通,能量一足,它走不上来,憋在下面,欲望就产生了。生理的欲望一产生,心理就会动念头;心理的念头一动,生理的欲望就更重,相互影响。
你如何让心理上没欲望呢?首先要让生理的能量充足了以后,转到上面来。如何能转到上面来?我教你们的那套动功就是转变生理能量的!你生理没能量,它可以激活你生理的能量,使你生理上变得年青、精力充沛;你精力充沛了以后,它可以使你生理的能量往上送,不留在下部往下走。 尤其是第三节(河住江翻),为什么叫“河住江翻”呢?这是禅宗里的术语,河里的水停止了、不流了!我们一般的人都有生理周期,不仅仅是女同志每个月有周期,男同志也有。男同志每个月会有几天生理的欲望特别强。 人为什么会有生理的欲望呢?正是因为有了后天的欲望,“神”就转变成气、气转变成精,有“精”就要漏,就变成了后天的精子和卵子,它就必须发泄,就要漏掉。如果你没有欲望的话,它就保持先天的精、气、神。 “河住江翻”,就是说生理上再也不会漏了。河里的水一年四季都在流。不会住(都在漏),现在河里的水都住了、停止了、不流了!“江翻”,江里的水是在下面,现在江里的水都翻上来了,不在下边,在空中了!“河住江翻”就是指生理的能量不漏了,由下而翻上来了。 在禅宗里面,道友彼此见了面:“厅前‘柏树子’降伏了没有呢?”“惭愧、惭愧,还没有降伏!”又譬如说“竹根通了没有啊?”这个竹根指的就是我们的脊柱。你问我竹根通了没有?我说:哎呀,惭愧、惭愧,竹根还没有通,还没有长足!” 外边的人一听,搞不清我们两个在说什么,这叫做说“行话”。外人听不懂,他也不会诽谤;如果听得懂,他会说:哎呀,佩服佩服!你的竹根已经通了!你的厅前柏树子已经降伏了!这都是生理上的一种境界。“境界”是什么?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现象。这个跟理论、佛理丝毫没有关系! 佛教由两大块形成,一个是功夫,一个是理论。“学院派”出来的都是搞理论的,功夫他连做梦都没有梦到是什么意思!而禅堂里出来的全部是走功夫这条路线。所以法师遇到禅师,只要是一讲功夫,法师听都听不懂,不知道在说什么。只有禅师之间,彼此才听得懂。 “禅师”是实证过来的,“法师”是捡禅师讲出来的话去研究,他不去实证。“佛学”是怎么来的?是释迦牟尼佛悟道以后,讲自己的修行体验,后人把它记录整理出来,流传下来就成了佛经,就像大家看我的《开示录》,是怎么来的?是我讲自己的修行体验和对佛法的认识,弟子们把它记录整理流传下来的。 但是它不能代表你们的体验和认识,你即使把我的《开示录》、我的《闭关纪实》都背会,与你自己也毫无关系。这叫做“拾人牙慧”!我们现在都是在拾释迦牟尼佛的“牙慧”。我们天天只是读经、诵经,如果我们能够按照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走一遍,能走进去,再走出来,我们讲出来的话,就是经、就是论! 但是为了尊重老祖宗,只有佛讲的话才叫“经”,过去祖师大德讲的都叫“论”,有的甚至连“论”也不敢称,而称作“语录”。都是为了尊重佛陀,为了尊重祖师爷! 造化为什么要给我们造六根呢?因为你不修道的话,能量足了,你就没办法,它就让你从六根漏掉。就是说造化造人的时候,让你有积蓄能量的地方,还得让你有漏掉的渠道。如果你光能凝聚,不能够漏掉,你又不修道,必死无疑!
如果你的能量足了,你不让它从六根漏掉,它就从头顶漏掉(头顶也是一种漏),从上面出去变成一种光散发出去漏掉了!所以明师加持众生多了,也消耗自己的能量。为什么众生有病,佛就有病呢?佛加持众生多了,能量消耗得多了。就像是一个父母亲对子女操心多了,整天焦虑也能病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