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_login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174401eog5b3sb52c200u3
气功之巅 首页 文章 学术气功理论
气功理论 实修心得 偏差研究 治疗案例 经络脉穴 问答荟萃
订阅

气功理论

收功的几种方式

收功的几种方式

练功结束要收功,让身心从气功态回復到平常狀态,不论是「自发收功」或「强制收功」,做好收功动作,才能舒适自在地享受练功成果。

2022-12-8 17:19

明心见性与性光修炼

明心见性与性光修炼

在静修入定时,修炼进入虚空状态,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但又似乎身体在气中包裹着,忽然,全身光明透亮,眼前现出光体,这,就是明心见性,也叫见到了本来面目,见到了真我,见到了本性。 ...

2022-12-8 17:02

内丹心法之入静法

内丹心法之入静法

入静的状态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它对身体机能进行非常有益的调理,以致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静状态下,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人的下丹田就像一个熔炉,只有入静才能点起熊熊火焰:又像一个蒸 ...

2022-11-17 17:16

道家养生总论

道家养生总论

心气和畅,含目光,凝耳韵,舌顶上腭,“三调”,调姿、调身、调息,如不三调,恐有闭塞喘急之患,神、身、意会意,盘膝稳坐,按八卦论述,人体单口属阳,双口为阴,人体只有阴阳定数。后为背阳,前为腹阴,外侧为阳 ...

2022-10-1 19:06

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行出神法

张三丰内丹三十六诀--行出神法

换身之理:迨至精气满足,下田真阳之气.必自寻道路,延注他方.故起下田,循下鹊桥,入尾闾,透三关,经上田,至明堂,渡上鹊桥,下重搂,抵黄庭,经循督任冲三脉,渐渐分润全身,灌溉百骸,于是身体之阳气渐增,阴 ...

2022-5-12 18:01

胎息秘法

胎息秘法

胎息的返归复命阶段,是返老还童的过程,疾病的消除,体魄的强健,体力的恢复,青春能力的增加特别是表现在生殖功能勃发有力,强劲旺盛。生殖系统的衰退是人体意志的象征,性功能是人体青春的代表,这些生理机能旺盛 ...

2022-5-11 17:09

阴阳二气要结合,才能化生出精气

阴阳二气要结合,才能化生出精气

地球的外周有一层大气,我们称为大气层。大气层包裹着地球,按照传统说法,这个大气层就是天,地球本身是地。所以古人讲天包地外,这是讲地球这个世界本身的天地。从我们人的角度来看,脚下是地,头上是天。人处于天 ...

2022-5-9 17:09

人体真经论

人体真经论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伟大辛勤的华夏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光辉灿烂的科学文明。其中的中华气功,人体经络成为独树一帜的华夏文明,在人类文明的夜空中辉煌灿烂耀眼夺目。 ...

2022-4-8 18:02

静功修炼如何止念

静功修炼如何止念

许多人练功都会杂念萦绕,难以入静,因此特将田诚阳道长的《静功如何止念》转载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中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工科 ...

2022-4-4 14:48

丹道修炼四要

丹道修炼四要

道家学说,戌、亥二时,乃为人身阴阳二炁相交之际,此时早睡,则体内阴阳二炁默会于中宫,念想俱泯,入于混沌,心炁自降,肾炁自升,二炁相和,抱神以静,静则炁生,产育而生炁矣。针对专习丹功来讲,当以子、丑、寅 ...

2022-3-26 15:49

修真筑基功法

修真筑基功法

浅释: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不要胡思乱想。等到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就可以用“听”字法诀。但又不是用心去听,而是用“气”去听。到了这样的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心也与气合而为一,没有知觉了。“气” ...

2022-3-25 16:32

邱陵阴阳法派论述三篇

邱陵阴阳法派论述三篇

道家丹法最重玄牝之门,不论清静法或者阴阳法(又称栽接法)均以玄牝之门作为基础理论。笔者于1988年第2期《中华气功》杂志曾发表《玄牝之门何处寻》一文,是以清静法派观点来解释玄牝之门,本文则以阴阳法派观点来 ...

2022-3-20 16:13

气功胎息浅说

气功胎息浅说

气功胎息本是道家的一种重要的炼养术。练功实践证明,胎息功对于培育元气,涵养精、气、神,治疗五劳七损都有显著效果,还可延年益寿,故而历代养生家极为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因儒、释、道、医等各家的理论 ...

2022-3-19 15:29

张三丰论内丹功法

张三丰论内丹功法

炼己是内丹功法最基本的要求,贯彻于整个过程中,不可须臾或离,所以也称炼己筑基。所说筑基,一是指“炼己”阶段,或指内丹功法第一步炼精化气小周天,是强调炼己这步功法的重要性。 ...

2022-3-18 14:45

阴阳法派鼎炉论

阴阳法派鼎炉论

道家丹法常有鼎炉之说,此乃比喻之词,原非真有鼎炉之物存在,只是借用鼎炉之名,说明烹炼药物(先天真气)使之成丹的作用而已。吕洞宾说:“鼎器本是乾坤体”,张紫阳说:“先法乾坤为鼎器”,故又有乾鼎坤炉或坤鼎 ...

2022-3-17 14:26

1234下一页
返回顶部